病毒与癌症——挑战、突破与未来方向

gene_x 0 like s 6 view s

Tags: research

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癌症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约占全球癌症负担的 15% 以上。 这些病毒通过劫持细胞的分子机制促进肿瘤发生,研究它们不仅有助于早期检测和诊断,还能推动新型疗法与疫苗的研发。

重要病毒与相关癌症:

  • 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部分口咽癌和肛门癌密切相关。
  •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HBV/HCV):主要导致肝细胞癌(HCC)。即便 HCV 被直接抗病毒药物清除后,肝癌风险仍存在。
  • Epstein–Barr 病毒(EBV):可引发鼻咽癌、部分胃癌以及霍奇金淋巴瘤等;裂解复制被认为与遗传不稳定和癌前状态相关。
  • 人腺病毒(HAdV):某些型别(如 HAdV-A12)在实验模型中具致癌性,通过腺病毒癌蛋白扰乱细胞信号通路。
  • 溶瘤腺病毒(OAds):利用腺病毒改造用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属于新兴治疗手段,而非天然致癌病毒。
  • 动物疱疹病毒:在动物中引发多种肿瘤,其机制为理解人类致癌性疱疹病毒提供借鉴。
  • 人 γ-疱疹病毒(EBV、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KSHV):分别与淋巴瘤及卡波西肉瘤有关,人源化小鼠模型正在推动疫苗和细胞治疗研发。
  • 考拉逆转录病毒(KoRV):在考拉中引发多种肿瘤,是研究外源性逆转录病毒向内源性转变及其致癌机制的独特模型。

总体来看,病毒致癌研究不仅揭示了癌症的分子基础,还推动了新型疫苗、精准诊断及靶向治疗的发展。持续的科研投入和国际合作有望进一步降低病毒相关癌症的全球负担。

裂解复制(lytic replication)是病毒生命周期的一种模式。

用简单的话说:

  •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大量复制自己的基因和蛋白质。
  • 当病毒颗粒组装完成后,它会破坏(裂解)宿主细胞膜,释放新生成的病毒颗粒。
  • 这样宿主细胞就被杀死了,病毒可以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在致癌病毒研究里,比如 EBV(Epstein–Barr 病毒),裂解复制虽然不是持续感染的主要形式,但可能通过引发基因不稳定、炎症反应等增加癌变的风险。

like unlike

点赞本文的读者

还没有人对此文章表态


本文有评论

没有评论

看文章,发评论,不要沉默


© 2023 XGenes.com Impressum